已經變成鐵則 : 小朋友發燒不馬上退燒,家長會焦慮,醫生更會被指責。面對發燒的兒童到底要不要退燒,醫界一直有正反兩派的理論:
不退燒派: 發燒是正常免疫反應的表現,體溫上升反而有助於免疫系統清除病原體
要退燒派: 發高燒會讓兒童體力食慾變差,適度的退燒有助於恢復體力和增加食慾
美國是極度不喜歡讓兒童吃藥的國家,醫生面對發高燒兒童通常的建議是「少穿衣服,多補充水分」,只要小朋友活力食慾還好,就讓他們一直燒。受到上一代觀念的影響,香港的家長比較容易接受「發燒就要用退燒藥」,醫生開退燒藥只需要 3 秒鐘跟家長解釋,他們便可以接受。有趣的是可能花 30 分鐘也不見得有人接受「發燒是正常的反應,不會燒壞腦袋」,到最後得到的回應會是 : 醫生,你說的我們都了解,但看到小朋友高燒我們會怕阿! 不退燒怎麼行………..
因為怕,就要給小朋友用退燒藥,但為什麼從來不會怕退燒藥的副作用? 要認清一件事,天下沒有一種藥是完全沒有副作用的,如果你聽到 XXX 藥很好都沒有副作用,那一定是騙你的! 我們來看看兒童常用的退燒藥到底有哪些副作用: (台灣兒科醫學會 兒童發燒處置建議 第二版)
- 阿斯匹靈 (Aspirin) 與其他水楊酸(salicylate)製劑: 在兒童會引起雷氏症候群 (Reye syndrome),不可在 18 歲以下兒童當作退燒藥使用
- Acetaminophen ( Anti-phen 安佳熱/普拿疼): 過量使用容易產生肝衰竭,長期使用有發生腎臟傷害的可能性
- 其他非類固醇發炎抑制劑 (nonsteroidal anti-inflammatory drugs,NSAID),如舒抑痛/馬蓋先/依普疼 (Ibuprofen) 和退燒肛門塞劑 (Voren): 胃部不適、上消化道出血、減少腎臟血流、抑制血小板凝血功能等
-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有效又安全的兒童退燒藥是 Acetaminophen (安佳熱/普拿疼 ) 和 ibuprofen (舒抑痛/馬蓋先/依普疼),其中 ibuprofen 不建議用在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或是脫水的兒童,因為減少腎血流,有時會傷害到腎臟。
小朋友生的病大部分不吃藥也會好,像病毒感染造成的發燒、咳嗽、流鼻水、鼻塞、嘔吐、腹瀉等,其實只要適時地補充水分電解質,一段時間就會自行復元,所吃的藥只是在減緩症狀,並不會殺死病毒,也不會縮短病程,但每一種藥都有其副作用,吃藥的劑量越大、種類越多產生副作用的機會就越大。
看醫生不一定要拿藥吃! 生病還是要給醫生看,但重點是要讓醫生判斷小孩到底是生什麼病? 有沒有危險的徵候? 不見得非吃藥不可! 這當然是家長的選擇吧!
在 Young Living 的精油,Peppermint 最著名的功效是退燒,把它揉搓在腳底能有效降低體溫。另外,亦可把它運用在肺經上。三歲以下的寶寶可以把 Lemon 揉搓在背脊作退燒用,或使用 Lavender 在耳背/背脊/腳底。
我想澄清一點,我不是醫生或試圖告訴你停止服用任何藥物。這個博客網站是一個專門幫助別人了解 Young Living 的精油。如有任何健康的查詢,請聯絡你的家庭醫生。選擇 Young Living Essential Oil Product 純屬個人健康的決定。